回到博客首页

阅读时长约 4 分钟

古人喝茶也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吗?

作者 LingoAce新媒体团队 |中国 |2023-11-20

中华文化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史。中国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在古籍文献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而且将茶叶作为饮品食用,出现在鲁周公时期,进入唐朝后,饮茶的习俗逐渐流行,到了宋朝后进入兴盛时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关于中国茶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有哪些呢?

blog-images

茶最早据说是由我们华夏民族中的祖先炎帝神农氏所发现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众所周知。相传神农尝百草之时总会架起铁锅,将生水煮熟再饮用。有一日,他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水还没烧好他便晕倒了。不久,一股沁人心鼻的香气将他“唤醒”,而那香气正是从锅里传出来的。此时神农口渴难耐,用碗舀了点锅里的水喝。神农发现,这汤水虽略微苦涩,但比普通水更解渴,奇迹般解除身上的毒。神农将锅中绿叶采摘带回去,并将其命名为“茶”,即茶的由来。《神农尝百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三国时期已发现野生茶树。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子秦人取蜀后,始知有茗饮之事。”意指茶正式亮相于历史舞台。然而,此时的茶更多用于医学。三国时的医生华佗、汉代的张仲景、南梁医学家陶弘景以及药王孙思邈在医学著作中详细记载了茶的功效。

blog-images

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兴起名士风潮,与茶有紧密关联。名士们不再仅限于清谈,而是在私下里讨论朝政,有的甚至擅长面相相术,如桥玄对曹操的评价。然随着时局变动,名士的风采渐渐褪去,演变成一群行事怪异的人。茶成了名士交流的替代品,开始以茶代酒,不再仅限于贵族。

盛唐时期,茶文化逐渐普及,不再局限于王公贵族。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他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了茶叶的历史、源流、出处和饮茶技艺。唐代诗人如白居易将茶与诗词歌赋联系起来。

到了宋朝,得益于《茶经》的出现,茶艺文化达到新高度。茶道宗师陆羽的“点茶”成为当时煮茶的一种方法,虽繁琐但使喝茶成为一种享受。明朝时,因制作茶粉的成本高,朱元璋下令停止以茶粉制作茶饼,改为直接以茶叶冲泡的方式,这种方式一直流传至今。

blog-images

点茶是宋代一种煮茶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茶艺。这过程包括将茶末用小勺放入碗中,注入少量水,调成均匀的茶膏。接着,一边注水,一边用茶匙击沸。总的来说,这个过程相当繁琐,但也因此使得用水慢慢煮出来的茶具有独特的味道,让人更容易享受喝茶的过程。

在明朝以前,人们通常将茶叶磨成粉末,即茶粉,然后制作成茶饼。然而,由于这个制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喝茶的开销也相当昂贵。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认为这种喝茶方式太奢侈,崇尚节俭的他下令不允许再采用这种方式,而是直接以茶叶冲泡的方法品味茶的清香。这一方式自明代开始流传至今。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古代的茶艺文化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尽管这个过程相当繁琐,但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而如今茶艺技术已经鲜有人了解,这确实是一种遗憾。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门阀制度已经形成,贵族聚敛成风,官吏和十品以上的人士以夸豪斗富为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养廉”的问题,即通过节俭和廉洁的生活方式来对抗奢靡的风气。

陆纳、梅温等人提出了以茶代酒的做法。南齐世祖武皇帝也表现出对茶的喜好,他在临终时下诏,要求丧礼节俭,不用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这种观念逐渐传播,茶开始成为一种社交手段,不仅是提神解渴的饮料,还具有社会、文化功能,初步显现出中国茶文化的端倪。

blog-images

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盛的时期,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密切相关。有记载称泰山灵岩寺的降魔禅师兴起禅教,提倡不寐、不夕食的修行方式,并允许弟子随身携带茶叶,到处煮饮。这一现象在寺庙间相互仿效,形成了一种风俗。寺庙开始崇尚饮茶,植茶树,设立茶堂,制定茶礼,进行茶事活动,为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茶圣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非常注重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并对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有着精致的追求,从而为中国茶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陆羽的《茶经》在唐代及其之前系统总结了茶叶的生产和饮用经验,提出了崇尚俭德的茶道精神。这部著作涵盖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可以说,陆羽著《茶经》于公元780年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随后,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茶书和茶诗,如《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在唐代,形成了中国茶道的三个主要方向,即宫廷茶道、寺院茶礼和文人茶道。从平民百姓普遍饮茶的习惯到皇室宫廷茶宴的奢华,再到文人的茶诗词和茶书画,都是唐代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现。

到了宋代,茶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繁荣。宫廷用茶已经分等级,茶仪已经成为一种礼制,皇帝通过赐茶笼络大臣、表达对亲族的关怀。同时,茶叶还成为一种特产赐送给国外的使节。在底层社会,茶文化更是蓬勃发展,各类茶事、茶会、茶宴等形式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都充满了茶的氛围,茶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blog-images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社交和礼仪方面的茶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邻里之间的迁徙、客人的到访、婚礼的安排等各种社会场合,都与茶文化紧密相连。人们在迁徙时,邻里之间常常进行“献茶”的仪式;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敬上“元宝茶”;定婚和结婚时也都有与茶相关的仪式,如“下茶”和“定茶”等。甚至在洞房初夜,也要进行“合茶”的仪式。这种茶与社交礼仪结合的文化传统,使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专业的品茶社团如官员组成的“汤社”和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开始兴起,展现了茶文化的社会多元性。即便是皇帝也表现出对茶事的浓厚兴趣,如宋太祖赵匡胤设立专门的茶事机关。宋徽宗更是亲自著有《大观茶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

然而,到了宋代,茶文化开始呈现出一些变化。在朝廷、贵族、文人之间,喝茶逐渐成为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的象征。茶艺变得越来越精细复杂,甚至带有奢侈的倾向。这使得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逐渐淡化,失去了唐代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和高洁本质。在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加速了茶文化的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对茶的兴趣主要源于生活和生理需要,而汉族文人则在茶文化中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意志的磨砺。这两种不同的思潮在茶文化中交汇,推动了茶文化向简约、返璞归真的方向发展。

blog-images

明清时期,散叶茶得到了迅速发展,茶类品种丰富多样,饮茶方法也从点茶逐渐发展成泡茶。茶艺工具的制作越发精致,紫砂壶、盖碗瓷器等茶具成为流行。茶文化逐渐普及至民间,茶馆文化得到发展,茶书、茶诗、茶画等文化形式蓬勃兴起。明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等。清朝时,茶叶出口成为正式行业,茶文化更是繁荣兴盛,茶书、茶事、茶诗层出不穷,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考虑让孩子学习中文吧!中文是通往中国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窗口。学中文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也是探索中国历史文化之旅。学中文能帮孩子理解这些文化瑰宝。这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之旅,培养语言能力,深化跨文化理解。不要错过这宝贵的机会,为孩子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

在LingoAce,每个课程都是我们团队经过百余小时的课程设计、教材制作、模拟教学、教师培训和质量控制后的成果。 我们邀请您同孩子一起来参加免费试听课,亲身体验一下LingoAce非凡中文学习体验吧!

团队全员均拥有语言学教育背景、良好双语能力及至少2年以上的跨国生活经验,了解海外生活环境与语言环境,专注于3-15岁儿童语言学习经验分享的输出者,持续向海外儿童普及中华文化的拓展者,LingoAce里最会讲故事的编撰者,争做海外父母语言学习的帮助者。